关闭广告

美军遭致命袭击后拜登作出报复决定 伊朗正高度戒备

环球时报新闻2024-02-02 06:07:482537人阅读

华盛顿“报复尺度”难拿捏,德黑兰“高度戒备”防突袭,中东困境让美国进退两难。

导致3名美国士兵死亡的约旦美军基地遇袭事件发生后,世界一直紧张关注华盛顿将如何“报复”德黑兰——白宫认为,伊朗要对这次袭击负责,“因为他们向肇事者提供武器”。当地时间1月30日,美国总统拜登称,已经就应对方式作出决定,但他未进一步说明细节。

伊朗境内目标、该国海上船只、伊朗支持的民兵组织及其主要领导人……最近两天,各国媒体、专家和评论员在不断推测美国可能选择的打击对象,其中最令外界担忧的是,美国选择对伊朗本土发动直接攻击。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一可能导致“全面战争”的情况发生概率较低。据外媒报道,伊朗正保持高度警惕,该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伊拉瓦尼1月30日警告说,对于“以任何借口对伊朗领土、利益或公民发动的任何攻击”,伊朗将予以果断回击。从红海危机到基地遇袭事件,美国卷入地区冲突的程度不断加深,其所谓缓和危机的行动似乎反而加剧了动荡。“中东是拜登最糟糕的危机。”美国《华尔街日报》如是说。



拜登在社交媒体发布与国家安全团队开会照片

外媒罗列美国“报复”选项

当地时间1月30日,当被记者问及是否已决定如何应对驻约旦美军基地遇袭时,拜登回答“是”。但他没有提供细节,称美国希望避免引发更广泛的中东战争。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大多数政府官员认为,针对驻扎在伊拉克、叙利亚、约旦的美军发动无人机、导弹和火箭弹袭击的民兵组织是由伊朗支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确实认为他们(指伊朗)负有责任,因为他们向肇事者提供武器。”拜登说。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称,美国可能会采取“分层方式”,在一段时间内采取多项行动。美联社、《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西方媒体在最新报道中列举了华盛顿可能采取的应对方式。针对伊朗境内目标发动袭击将向德黑兰发出强烈、直接的信号,但这也被视为“最危险”的举动。据法新社报道,伊朗《埃特马德日报》称,在共和党人的政治压力下,拜登政府“有可能”瞄准伊朗境内有限但具有战略意义的目标。

在美联社看来,攻击伊朗在国外的资产或领导人可能是“更容易被接受”的选项。分析人士扎伊达巴迪在伊朗当地媒体撰文说,美国的袭击更有可能针对“伊朗在其他国家的基地”。

不少外媒认为,华盛顿“最有可能”采取的举措是再次打击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伊朗支持的民兵组织。一名美国军方官员称,自去年10月18日至本周二,这些组织已对美国位于中东地区的军事设施发动了166次袭击,其中针对伊拉克、叙利亚、约旦的目标分别是67次、98次和1次。另外,对伊朗及其代理人组织实施经济制裁也被视为是可能采取的选项。美国《华尔街日报》称,虽然伊朗已经受到严厉制裁,但仍存在对其采取更多经济报复措施的空间。

伊朗强硬回应

据叙利亚媒体“北方新闻社”报道,发生美军驻约旦基地遭袭事件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人员从叙利亚代尔祖尔省几个指挥中心撤离,转移到叙利亚中部霍姆斯乡村地区。“伊朗正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英国《卫报》1月30日称,伊朗舆论在猜测拜登政府可能采取的报复行动,其讨论主要基于美国媒体的报道。


图为伊朗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

《卫报》称,华盛顿和德黑兰都强调不寻求公开战争,但德黑兰认为,美国对其领土的攻击是一条红线。据法新社报道,《伊朗日报》在一篇措辞较为强硬的社论中警告,“拜登绝不能受欺骗而对伊朗发动直接军事攻击”,“任何疯狂的举动肯定会激起伊朗的相关反应,这可能导致全面战争”。伊朗《东方报》认为,直接对抗“不太可能”,“德黑兰和华盛顿在过去已经显示出它们遏制直接冲突的能力”。伊朗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1月30日表示,美国非常清楚,解决加沙地带战争等危机的方案必须是“政治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伊拉克武装组织“真主旅”1月30日宣布,暂停针对美军的军事行动,“以避免伊拉克政府陷入尴尬”。美国《纽约时报》称,“真主旅”这一举动“出人意料”,其发布消息的时间就在拜登称已经决定如何应对美军遇袭事件后不久。该组织声称,他们在伊朗的“兄弟们”曾经“多次反对对伊拉克和叙利亚的美国占领军施加压力和升级局势”。《纽约时报》说,这显示伊朗对“真主旅”进行了施压。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称,伊拉克民兵武装“伊斯兰抵抗组织”已“认领”针对驻伊拉克和叙利亚美军的150多次袭击。“真主旅”是“伊斯兰抵抗组织”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支。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美方私下已认定是“真主旅”发动针对美军驻约旦基地的袭击。

美媒:现在就把美军撤回来

《金融时报》1月31日报道援引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东项目负责人阿尔特曼的分析称,拜登团队在考虑如何应对美军遇袭时正寻求平衡3个不同目标:避免爆发一场无休止的地区战争,它将耗费数年时间、数十亿美元;阻止伊朗在中东进一步增强实力、试图将美国赶出中东;推出巴以和解方案,为地区局势降温。

“许多政界人士、专家和评论员在过去24小时不断推测美国的行动选项。他们一再提到,美国需要发出强硬信号,但必须避免将冲突推向更糟糕的境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月31日称,从过去数月乃至过去20年美国中东政策中可以得出的一个教训是,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地区,华盛顿“有意义的构想和假设”很少能像预期的那样发挥作用,这就是拜登面临的困境如此尖锐的原因。他究竟如何在威慑和灾难性升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他采取的报复行动是否会让美军面临更大风险,还是被伊朗无视?



图为在中东的美军士兵

CNN称,美国的中东政策已不能被描述为“试图阻止巴以冲突导致更大的地区战争”,拜登政府现在面临的关键任务是,防止这场地区范围的冲突失控。就像美国总统经常面临的状况一样,摆在拜登面前的所有潜在选择都很糟糕,寻求减缓不断加深的危机的行动可能最终会加剧危机。

“中东是拜登最糟糕的危机。”《华尔街日报》1月30日刊文说,从加沙到红海,从约旦到伊拉克,一系列冲突正将拜登推向他总统任期内最大的危机。许多美国人对他们的国家卷入中东冲突感到沮丧和困惑。“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愤怒在加沙战争期间达到顶峰。”半岛电视台称,根据美国南加州大学讲师哈马德的说法,这一轮巴以冲突拖得越久,美政府在世界上的处境就越被动。

《华盛顿邮报》称,美军遭遇致命袭击后,是否以及何时撤军变得更加复杂,也成为一个“更加紧迫”的问题。驻伊拉克和叙利亚的美国士兵分别约有2500人和900人,他们本来的主要任务是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但随着这个组织“基本瓦解”,美军现在发现自己成为其他对手的目标。

“现在就把美军从伊拉克和叙利亚撤回来。”美国智库昆西国家事务研究所的在线杂志《负责任的治国之道》刊文说,美军遇袭事件更有可能增加而不是减少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介入,“这是不幸的”,尤其是在白宫显示出考虑撤出驻叙利亚及驻伊拉克美军的迹象之际。此类袭击凸显出,美军在这两个国家的部署所带来的成本和风险与其取得的积极成果“远远不成比例”。无论美军最初任务是什么,随着保护他们自身都成为主要问题,这些任务就不重要了。

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 环球时报记者 李萌 ● 任重 柳玉鹏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冬天不管是羽绒服还是大衣,推荐过膝款!

静儿时尚达人 浏览 2552 01-08

2024全球药物销售预测:K药仍领跑,“减肥神药”紧随其后

澎湃新闻 浏览 2539 01-08

抵不过智能车机?越来越多的车企抛弃CarPlay

Autolab 浏览 2306 06-25

还有反转?上周五“精准做空”引发全市场关注,神秘交易员再度开出1.6亿美元空单

华尔街见闻官方 浏览 22 10-13

小插曲,威尔士对比利时的世预赛中有老鼠入场短暂干扰了比赛

懂球帝 浏览 22 10-14

今夏啤酒消费如何?8至12元产品或成增长主力

中国商报 浏览 2374 06-03

东北大学团队突破人类移动预测难题:让AI像人类一样理解出行规律

科技行者 浏览 29 10-22

TikTok泰山压顶 周受资能否使出化骨绵掌|聚焦

科创板日报 浏览 2675 04-25

8年前该撤销的案底仍在 男子称影响孩子高考报志愿

新快报新闻 浏览 2374 07-09

德约六王赛退赛向观众道歉遭网友怒喷来捞钱,球迷用成绩狠狠打脸

网球之家 浏览 11 10-20

徐亮:有些人心理阴暗总是希望国家队不好,输球了再骂也不迟

懂球帝 浏览 2340 06-03

无人驾驶在困境中前行,Sora能否带来新希望?

百姓评车 浏览 2526 02-19

茅台跌落价格神坛!53度飞天茅台补贴价跌破1700元,释放信号明显

火山诗话 浏览 22 10-18

记者问美防长戴"俄国旗颜色领带" 五角大楼:你妈买的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 10-22

国产芯片龙头,市占率第一,华为、中兴通讯供应商,机构扎堆!

飞鲸投研 浏览 2600 04-25

这样的女爱豆真就不能是内娱打造的吗?

伊周潮流 浏览 2422 06-03

淘宝闪购参战、AI化改造加速,第17个双11,天猫有了新方向

电商在线 浏览 20 10-19

宗馥莉“被带走”?谣言背后,一个内讧的娃哈哈

大猫财经Pro 浏览 26 10-11

全球造船业变革:亚洲崛起,美国地位下滑

边际财经实验室 浏览 2437 06-25

800名美欧官员指责政府可能参与战争罪

环球网 浏览 2551 02-19

海港战町田泽维亚海报:象棋将军局,谋定后动

懂球帝 浏览 11 10-21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沪ICP备202301313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