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1.2亿辆车被召回,超半数源于监管调查,车企自查缺陷就这么难?

DearAuto2025-10-22 12:00:0223人阅读

关于前几天闭幕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大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某些车企大佬的发言上,他们关于辅助驾驶、行业竞争,以及“黑公关”的言论,迅速占据了社交媒体的热搜榜。



估计很少有人关注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代表这次也到场发言了,并且分享了一组颇为重要的数据:截至9月,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3230次,涉及车辆1.2亿辆,其中受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影响召回的有652次,涉及车辆6378.86万辆,占召回车辆总数的53.18%。



究竟“受调查影响召回”是怎么回事?占比超过了一半,又反映出什么?

监管部门将汽车召回明确划分为三种类型,并通过召回编号末尾的专属字母进行清晰区分:“V”代表主动召回,“I”代表受调查影响召回,“O”代表责令召回。

如召回编号为S2025M0149I的属于受调查影响召回;召回编号为S2025M0152V的则属于主动召回。



这三类召回都有十分详细的定义,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尝试把事情简单化:将车企比作学生,产品比作试卷,监管部门比作老师。

“主动召回”是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主动改正,情节最轻;“责令召回”则是老师检查出错误,学生拒不改正,需要通过纪律要求强制其纠正,属于最恶劣的情节;而我们重点讨论的“受调查影响召回”,则属于老师发现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改正。

从情节上看,受调查影响召回的影响不是最恶劣的,但市监总局的数据反映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所有召回的汽车中,超过一半都是属于“被老师揪出问题”的。翻查该类型的召回案例还会发现,其所涉及的缺陷问题似乎都比车企主动召回的更为严重。

就如小米汽车在9月19日的那次召回(召回编号分别为S2025M0149I、S2025M0150I),就是典型的受调查影响召回,召回数量超过11万辆,比该车企今年1月发起的那次主动召回的数量(约3万辆)明显更多,而且问题似乎也更严重——1月份的召回与泊车辅助系统对静态物体的探测有关,而9月这次则直指L2 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对极端场景的应对能力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



又如特斯拉今年1月份那次超120万辆的大规模召回(召回编号为S2025M0004V、S2025M0020I),其中有超33万属于主动召回,涉及后视摄像头功能问题,可能会导致倒车影像无法显示。而其余的87万召回车辆则属于受调查影响召回类型,所涉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软件问题,情况严重可能触发转向助力受限,造成电子助力转向功能失效,安全隐患明显更高。



这两个案例中受调查影响召回的车型数量,分别占了当月总召回车型数的29.08%和约34.31%,其中(丨)已成为今年召回量最多的单一车型。

当然,召回次数或数量的多少与该品牌的品质并不直接挂钩,正如我们之前一直强调的,要正确看待车企的召回,不要“谈召色变”,毕竟没有一个车企能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确保百分百不出错,即便是受调查影响的召回,最终也是由车企来执行的,解决问题的成本也是车企负担的,最终受益的也是用户。

车企知错就改,消费者大多都是能理解和接受的。



但眼下的问题是,许多车企都缺乏可靠的自检机制,难以有效发现自身产品缺陷。特别是一些年轻的新能源车企,产品研发速度快,技术迭代节奏更快,新车测试周期严重缩水,一代产品还没成熟,下一代就准备要推出了。相关车企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去验证产品,我们完全无法判断。

而监管部门是否具备对应的人力物力开展缺陷调查,以应对不断推出的新车型,同样是未知数。就像学生做的试题越来越多,自己都来不及检查,老师面对堆积如山的试卷,更难以对每份试卷的每道题目仔细批阅。

这种情况下,车企更应聚焦市场,主动倾听用户的真实反馈,因为市场本身就是很好的试验场。

可是,有的车企似乎很害怕“真实声音”的出现,反而是想尽办法去掩盖声音。用户反馈装配有缺陷,他们第一时间想如何删帖;车辆在路上出事故,首先给车子盖上车衣;车子失控了,第一时间甩锅驾驶员;媒体对某问题关注度高了,立马冠以黑公关之名……



掩盖问题的精力远大于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只会让潜在风险持续累积,继而形成恶性循环。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有的车企质量缺陷问题频繁被曝,依然极少召回甚至从不召回,取而代之的是私自通过OTA升级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做法与真正的召回有着根本区别,既没遵循召回流程,又没有向监管部门备案,OTA后效果如何,能否真正解决问题,一切只能看车企的良心。

所以,面对那些市场表现火爆但从未实施过召回的车企,大家务必多一份警惕。 “零召回”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们的产品品质确实过硬,真正实现了“零缺陷”的目标;要么是车企在逃避责任,即便存在缺陷也选择视而不见。

所幸的是,监管部门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不断加强对汽车行业的监管力度。

今年3月份,工信部和市监总局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所有OTA升级前必须完成充分测试,并获得用户确认,涉及技术参数变更的,需先取得相关许可,用于消除产品缺陷的,须按召回流程处理。



6月份,工信部又组织开展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工作,加大对舆论关注度高、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隐患等车型的抽查力度,重点检查整车结构参数、制动系统、电动车动力电池包安全等项目。



对于近期争议较大的隐藏式门把手,工信部已经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强制要求所有车门配备机械释放功能,确保断电或事故时能徒手开启。

随着新能源车高速盲目狂奔的时代过去,政策监管的力度也明显加大,接下来对车企的约束力度只会更高。

但监管始终只是底线,车企总不能等问题被发现后才被动整改,只有主动放慢脚步,建立起覆盖研发、生产到售后的完善自检机制,把倾听用户反馈、解决质量问题放在与追求销量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在愈发规范的市场中走得更远。(文|超人)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郭碧婷父亲回应病危传闻,自我调侃幽默辟谣,近状曝光精神抖擞

扒虾侃娱 浏览 37 10-15

宋仲基再当爸,妻子凯蒂怀二胎,宝宝性别引热议

扒虾侃娱 浏览 2380 07-09

卡帕西8000行代码手搓ChatGPT,成本仅100美元,手把手教程来了

量子位 浏览 63 10-14

今年秋冬流行“漏斗领外套”,时髦又高级!

LinkFashion 浏览 35 10-17

吴京“宠妻”翻车后,谢楠终于回应了:我不离婚!

GirlDaily 浏览 2540 02-02

美空军测试高超音速导弹

央视军事 浏览 2466 04-29

环球圆桌对话:G7打造“稀土联盟”更像是政治表演

环球网资讯 浏览 23 10-24

森保一:若球迷都穿巴西球衣来看球,那我们恐怕很难赢

懂球帝 浏览 37 10-14

抖音重点打击泄露隐私、P图公开辱骂等网暴言论

网易科技报道 浏览 16193 06-03

牛弹琴:荷兰控制中企简直"白痴" 现在给中国道歉晚了

大象新闻 浏览 31 10-19

日产携左舵版N7亮相2025日本移动出行展

网易汽车 浏览 7 10-30

东方财富实控人其实的妻子和父亲近期套现约93亿

YOUNG财经 浏览 36 10-11

韩寒,认真搞钱!

华商韬略 浏览 2468 02-19

普通人真该看看这些穿搭!短上衣配裙子、颜色选好,自然得体

静儿时尚达人 浏览 35 10-07

新纪录,安然成为首位连续执法五人制世界杯的中国裁判

懂球帝 浏览 2459 07-03

赛琳娜或退出歌坛!自曝红斑狼疮还需药物控制

文艺圈娱乐号 浏览 2672 01-08

刚刚,全线大反攻!发生了什么?

券商中国 浏览 48 10-13

你有没有发现 保时捷越来越像大众了?

网易汽车 浏览 15 10-28

小黑裙失宠了?今年这几条裙子更时髦

LinkFashion 浏览 2434 06-25

两名国民党民代遭起诉 郑丽文:民进党想团灭在野党

海峡导报社 浏览 0 11-01

奥特曼:我被开除又回来很痛苦 但对OpenAI是好事

网易科技报道 浏览 15869 01-08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沪ICP备2023013132号-2